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二十九章 子乘勝

關燈
提起舊郢的楚人熊荊心情就很低落,後面的商議他沒有插嘴,只靜聽朝臣們商議。唯有在與齊國合夥捕魚的漁舟模型送上來時,他才露出些許笑容。

舟楫是楚國立國之本,在齊國造漁舟讓很多大臣心裏不安,這比賣鉅鐵危險十倍不止。一旦楚國的戰舟被秦國仿制,那麽以秦國的國力,局勢就會顛倒過來,擁有數量優勢、戰略機動性的秦軍將把楚軍打得落花流水。因此漁舟特意設計成無龍骨的樣式:長十四米,寬三點五米,型深一點五米,排水十五噸,載重十噸,

這其實就是後世大行其道的平底沙船,有帆有擼,因為使用船艏封板,整艘漁舟方艏、方艉,舟側殼板與艏艉正交,似極了兩頭向上微翹的近長方形柱體,

看到這樣的漁舟,懂舟的騶開等人連連點頭。這種漁舟造的再大,也不可能作為戰船。不具備龍骨肋骨的它沒有辦法承受劇烈沖撞,其平底也不適合遠航、抗風浪差,只能航行於近海。

而以齊國得來的消息,齊人多在近海捕魚,每年的三、四、五月都是漁汛時節,這時候全齊國的舟楫都出海打魚,不過因為撚封工藝不到位,舟楫又不牢固,多數人只能在近海看得到的海域捕魚,去遠了就回不來。漁獲在這個時候特別便宜,並非轉附港市令說的一百錢、兩百錢一石,黃魚大量上市的時候甚至二十錢都不要,當然前提是那魚快臭了。

齊國多商賈,商賈愛欺騙誇大的特性在市令身上發揮的淋漓盡致,他不但將價格報高,還將產量壓低。這幾年楚國已成齊國漁獲最大進口國,楚王親至齊國魚市詢問魚價、產量,他自然要如此應對。實際上從官府征收的魚稅上反推,齊國每年的海魚、淡水魚產量超過三十萬石,高的年份超過四十萬石。只是海魚在春夏漁汛時節捕獲,淡水魚在秋冬捕撈,因為天氣、技術以及人手不足,前者的損耗是驚人的。

並且,漁汛時節洄游產卵的黃魚湊在一起幾成魚海,它們成群成群在海裏發出‘咯咯、嗚嗚’的叫聲,聲音大到幾十裏外的海岸都能聽見,以至於漁人只能撒小網,撒大網一家數口沒力氣把網拖上小舟。只要有足夠數量能深入魚群的海舟,產量是不成問題的,而一旦把魚裝入馬口鐵罐頭,存儲也就不存在問題。

至於馬口鐵罐頭的成本,是一錢,還是兩錢,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。漁業是季節性產業,其季節性差價所產生的暴利足以讓魚罐頭廠賺的盆滿缽滿。

漁業的美好前景讓臣子們忘記了貧民逃亡的不快——在場的所有朝臣都不肯歸還他縣的逃亡人口,因為一旦答應歸還,逃至本縣的貧民就會逃向那些能保護自己的縣邑。甲士的多寡是他們在朝堂上的立足之本,不管是為了面子還是為了實利,他們都不可能歸還他縣亡人。

熊荊在這個問題是和稀泥的。貧民用腳說話,逃債行為雖然非法、無信,但這難道沒有縣邑壓榨過度的原因?逃亡最多的縣邑是陳縣,陳縣的高利貸子錢最高,農民只要借貸,子子孫孫都會套死。既然貧民有勇氣逃亡,那就應該給他們一個機會,讓他們在別的縣邑無債一身輕的情況下重新開始。

逃亡也有助於氏族、譽士長重視甲士所組成的外朝,現在貧民逃亡他們就大喊大叫,若是哪天甲士也成批成批的逃亡,他們就要哭了。縣邑內政確實是氏族、譽士長說了算,庶民‘不需要你同意,也不在乎你反對’,可一旦每年冬狩校閱、征召出兵時本縣本邑的甲士數量減少到準許限度以下,他們就會受到熊荊嚴厲的訓斥,連續出現兩次,封地就會被收回。

統治,也是可以競爭的,準許逃亡就是將各縣邑的統治納入自由市場,哪個封主治下庶民活得好,庶民就投奔哪個封主去。

這與後世出現的豪強兼並、異教傳教同理,稅吏常對無依無靠的庶民作威作福,對豪強他們卻只能低三下四,於是征稅的壓力全部落到庶民身上,受不了的庶民只能拖家帶口投奔豪強,結果就是朝廷稅源越來越少,然後大臣們義正言辭的痛斥豪強兼並、百姓困苦雲雲。

清末天主教傳教也是如此。農民要麽不入教,要麽就一個村子全部入教。信上帝?上帝和無生老母的差別在哪裏很多人根本答不出來,他們入教只是為了尋求保護,因為官府怕洋人。

早上開始的朝議,一直到下午才勉強結束。散朝後熊荊沒有回正寢,而是出茅門入了祖廟。昏暗的帷帳下,他對先祖叩拜後,又對著一塊寫有‘子乘赤’的靈位頓首,之後,便坐在那裏不言不語的冥想。

“大王,天黑了。”長姜知道熊荊來祖廟的原因,他對此只能深深哀嘆。

“你侍奉父王多年,父王想舊郢麽?”熊荊淡淡的問,聲音回蕩在越來越暗的祖廟大廷。

“大王,先王有不得已的苦衷啊。”長姜嘆了一句。“先王雖冒死返楚,然大權皆在縣尹之手。那年秦人敗於邯鄲,子乘氏面見大王後,大王便允收回舊郢,怎奈、怎奈……”

舊郢淪陷後,城邑裏的楚人不是被殺就是被遷,但反抗一支持續了十多年之久。只是得不到楚國的支持,舊郢的反抗越來越微弱,但秦軍敗於邯鄲又燃起了舊郢楚人的希望。最致命的是隱於舊郢的公族子乘赤赴陳郢面見父王,父王激動萬分,當場就答應待景陽返國,必命其出兵舊郢,但結果、結果卻是楚滅魯,遷封魯君於莒……

每每想到這裏,熊荊都覺得心臟幾欲炸裂。楚史上並未寫子乘氏的最終結局,也未言舊郢起義的最後結果,可他還是能想象出他們的絕望和悲慘。

“子乘氏可有後人?”熊荊忽然問了一句。

“大王,臣曾聞子乘氏被秦人誅三族,舉族皆死。”長姜說完這個傳聞急急再道:“又有人言,子乘赤之子子乘勝因得獄掾相助,受刑前用他人調換,得已幸免。”

“皆謬也。”熊荊從來不相信這樣的傳聞,石達開被滿清朝廷處死後,很多川人都說他還活著。百姓就是這樣,他們越說還活著的人,其實已經死了。然而他萬萬想不到的是,一個自稱子乘勝的人正出現楚秦交界的陪尾山。

大別山西麓丘陵連綿,森林密布,隨、唐兩縣宛如雞肋,並未被秦軍攻占。於是這塊兩縣就好象突出的榫頭,深深鑲入南陽郡、南郡之間。榫頭的北面是桐柏山往西的餘脈以及更西面的水澤;西面則是難以攀越的大洪山;南面則在陪尾山與安陸交接。從桐柏山南麓流淌下來的溠水橫貫唐、隨縣城,進入安陸後又從安陸縣城西側流過,最終匯入漢水經夏浦入江。

五、六月的天氣太陽雖熱,可輕風吹拂的山林涼爽無比。知了連綿不絕的吟唱下,四個黔首葛衣打扮的黑臉漢子看著那位自稱是子乘勝的人狐疑良久。雖說是匪盜私販,可匪盜私販也有實誠的一面,為首的漢子吞了幾口唾沫,結巴道:“我、我弗信。”

“不需你信。”子乘勝笑,他的隨從掏出一枚殘缺的秦半兩遞上。“請足下帶我至安陸城。”

秦半兩是接頭的信物,宛如調兵的兵符。只是秦半兩比兵符隱蔽多了,帶在身上毫不起眼。子乘勝每每看到這半枚秦半兩,都會讚嘆知彼司的智慧。

“這是鄙人的酬勞。”隨從聞聲又掏出一塊金餅,四個私販的眼睛頓時紅了,金子在哪國都是硬通貨。“酬勞雖少,請為足下之酒資。敢問足下姓氏?”

“貧賤之人豈有姓氏。”為首漢子笑著把金餅揣入懷裏,“公子若不嫌棄,可喊一聲季黑。此皆我兄弟。”

“子乘勝見過諸壯士。”子乘勝對著季黑的三個兄弟揖禮,這讓這幾個人非常尷尬。私販鹽鐵是因為過不下去,過不下去自然是因為貧賤。

“公子如此打扮……”陪尾山到安陸城有幾十裏路,子乘勝的打扮沒有半點農人味道,季黑頓時覺得懷裏的金子很是燙手。

“這般可好?”子乘勝的衣裳說脫便脫,他裏面穿的一件破爛的洗得有些發白的葛衣,下身是常見的淺綠色的跗註,一雙草履,頭發也如季黑一般包了塊黑色的布。因為胡子續成秦人的八字須樣式,貴重公子瞬間就變成老實巴交的農人,唯有目光不呆滯。

“可。”借助鹽鐵走私通道,山那邊的楚人不斷出入南郡。季黑對此見怪不怪,更不反對,依照秦律早死上百回的他還希望著有一天賺足了錢,能帶著老娘妻子跑到楚國去享福。

“若遇亭長、求盜,公子萬勿慌亂。”揖別販鹽鐵來此交易的楚國賈人,帶著子乘勝進入秦境的季黑如此說道。他扛著一包兩百斤的鹽,氣喘籲籲的說話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